肝癌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恶性肿瘤,若早期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肿瘤可能迅速扩散,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肝癌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及组织活检等手段,通过综合判断为患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1.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肝癌诊断的基础,常用方法包括超声、CT和MRI扫描。超声检查简便且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筛查,能发现肝脏肿块。CT和MRI则提供更清晰的肿瘤形态和范围信息,帮助确定病灶的具体位置及大小。
2. 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AFP水平升高提示肝细胞癌可能,但单靠AFP不能确诊,需结合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此外,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也可辅助诊断。
3.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活检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通过穿刺取肝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明确肿瘤性质和分型,为治疗提供直接依据。活检也有助于排除其他肝病和鉴别肝内良性病变。
4. 分子和基因检测
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在肝癌领域逐渐应用,包括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和分子分型,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特别是在免疫重建细胞治疗的精准应用中起重要作用。
肝癌早期诊断依赖多种检测手段综合应用,准确判定病情及肿瘤分期。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强调,及时诊断与精准评估是开展免疫重建细胞治疗和其他治疗的关键,能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