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它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尤其在40至60岁之间人群中最为多见。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和乳腺筛查普及,早期发现率有所提高,但中晚期患者仍占较大比例。
从全球分布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较高,而中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城市女性中,乳腺癌患病率迅速增长。该病若未早期发现,可能出现淋巴转移或远端转移,威胁患者生命。
I期:局限性肿块,生存率极高
此期乳腺癌肿瘤小于2cm,未累及淋巴结,也无远处转移。患者往往无明显不适,仅在体检中被发现。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II期:区域扩散,需积极干预
肿瘤大于2cm或累及同侧腋窝淋巴结,症状逐渐明显,如乳腺肿块扩大、乳头异常。5年生存率约在70%-85%。
III期:局部晚期,治疗复杂
此期癌细胞广泛累及腋窝或胸壁,伴有皮肤凹陷、红肿等表现。治疗方案通常较为复杂,生存率在50%左右。
IV期:远处转移,预后差
癌细胞已扩散至骨、肺或脑,出现远端症状。治疗目标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为主,5年生存率不足30%。
1. 无痛性乳腺肿块是首发表现
乳腺癌最早期的症状通常是乳房中出现一个硬块,大小不一,多数为单侧、无痛,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常固定于皮肤或深层组织,不易推动。
2. 乳头异常警惕病变信号
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分泌物应高度警惕,部分患者出现乳头回缩、表面糜烂或结痂,提示肿瘤可能已侵及乳头乳晕区或导管系统。
3. 皮肤凹陷与“橘皮样改变”
随着癌细胞浸润皮肤和淋巴系统,乳房表面可能出现凹陷、变形,或呈“橘皮样”粗糙结构,部分患者伴局部发红、增温。
4. 腋窝淋巴结肿大
癌细胞沿淋巴通路转移后,可触及腋窝区域硬性结节,通常为无痛性,持续存在并逐渐增大,是乳腺癌向区域扩展的重要标志。
5. 乳腺结构变形与对称性改变
乳房外形出现明显不对称,局部突起或凹陷,甚至乳头偏移,可能反映肿瘤生长方向或牵拉作用,属于进展性体征。
6. 乳房疼痛或压痛感
虽然多数早期乳腺癌无疼痛,但部分患者在月经前后或夜间出现钝痛或压痛感,尤其在肿瘤迅速生长或伴有炎性改变时更为显著。
7. 乳腺炎性表现易混淆
炎性乳腺癌发病迅猛,常伴乳房红肿热痛、表皮溃破等症状,易被误认为乳腺炎,误诊率较高,需与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8. 肩颈部牵扯感或上肢浮肿
若腋窝淋巴结压迫神经或血管,患者可能出现肩颈部活动受限、上臂麻木或水肿,是区域淋巴受累的间接表现。
9. 骨骼或肺部疼痛提示转移
晚期乳腺癌若转移至骨骼、肺部,可表现为持续性骨痛、胸闷或咳嗽,有时误诊为骨质疏松或呼吸道感染,应提高警惕。
10. 精神与全身状态改变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体力下降、情绪焦虑、睡眠障碍等,这些“非躯体性”症状需引起医生与患者双重关注,及早心理干预。
乳腺癌症状多种多样,从无痛肿块到皮肤凹陷再到乳头异常,每一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体征表现。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提醒,40岁以上女性、乳腺增生病史者、有家族病史人群应定期做乳腺影像学检查及乳腺彩超筛查。出现乳房结构变化、乳头分泌物、持续疼痛等异常应尽快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专家指出,乳腺癌的免疫重建细胞治疗方案在部分患者中展现良好效果,结合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多模式,正在不断改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