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吸烟者。欧美国家因老龄化及不良生活习惯发病率较高,病情负担沉重。东南亚地区随着生活方式改变,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但早期诊断和治疗意识仍不足,导致许多患者病情恶化。
1. 间歇性跛行
患者行走时小腿出现疼痛或酸胀感,休息后症状缓解。此症状是血管狭窄引起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现,影响患者活动能力。
2. 静息痛
当病情加重时,患者即使静止状态下也会感到疼痛,多见于夜间,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3. 皮肤变化
患肢皮肤苍白、发冷,毛发稀少或脱落,指甲变脆,表明血液供应长期不足。
4. 感觉异常
麻木、刺痛或烧灼感常伴随下肢缺血出现,提示神经功能受损。
5. 溃疡及坏死
严重缺血导致皮肤溃疡难以愈合,感染风险大,可能最终引起组织坏死甚至截肢。
6. 肌肉萎缩
长期供血不足引起肌肉营养不良,导致肌肉体积减少,影响肢体力量。
7. 脉搏减弱或消失
病变血管区域的动脉脉搏弱或不可触及,是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8. 下肢疲劳感
患者常感下肢乏力和沉重感,尤其活动后明显,限制日常生活。
9. 疼痛加剧与行走距离缩短
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重,患者步行距离明显缩短,甚至导致行动困难。
下肢动脉硬化症状多样且易被忽视,及时识别对防止严重并发症极为关键。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提醒,患者应重视早期症状表现,尽早就医接受综合治疗,包括干细胞疗法等先进手段,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肢体损害,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