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内消化酶异常激活,引发胰腺自身组织的炎症和坏死,多因胆结石、饮酒过量、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引发,症状表现为剧烈腹痛、血液胰酶水平升高。慢性胰腺炎则是一种涉及炎症、纤维化、腺泡和胰岛细胞丧失的综合征,表现为胰腺型腹痛、脂肪泻、胰腺功能障碍(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不全)以及影像学查见明显的胰腺损伤。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引发胰腺癌。各年龄层均可能发病,但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欧美地区
据报道,急性胰腺炎的年发病率为4.9例/10万-35例/10万。欧美地区胰腺炎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因饮食西化和高酒精摄入,伴随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普遍。当地医疗水平较高,诊断和治疗手段完善,患者存活率逐步提高。
东南亚地区
东南亚国家胰腺炎患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受不健康饮食、环境污染和医疗条件限制影响较大。相比其他亚洲国家,酒精相关胰腺炎更常见于西方国家和日本。热带国家流行的慢性胰腺炎的患病率差异很大,在印度南部两个地区为20/100,000-125/100,000。诊断延迟和治疗不足导致病情复杂化,慢性胰腺炎病例显著增加,公共卫生管理亟待加强。
75%-80%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急性间质水肿性胰腺炎,以炎性水肿导致的胰腺肿大为特点。15%-25%的患者为坏死性胰腺炎,表现为胰腺实质和/或胰周组织坏死。
大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轻症胰腺炎,可在3-5日内恢复,且无并发症或器官衰竭。然而,大约20%的患者为中度重症或重症急性胰腺炎,伴有局部或全身性并发症或器官衰竭。
急性胰腺炎的总死亡率低于5%,间质性胰腺炎的死亡率低于坏死性胰腺炎(3% vs 17%)
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也可能发展为慢性胰腺炎。首次发作后和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后,慢性胰腺炎的患病率分别为10%和36%。
随着慢性胰腺炎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脂肪泻、消化不良),以及胰岛细胞破坏所致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胰腺假性囊肿、胆管或十二指肠梗阻、内脏动脉假性动脉瘤、胰源性腹水和胰源性胸腔积液、脾静脉血栓形成所致胃静脉曲张、胰腺恶性肿瘤。
避免接触环境毒素(如烟草、酒精)是防止慢性胰腺炎进展的唯一措施。其他所有治疗旨在控制腹痛、消化不良、胰源性糖尿病或慢性胰腺炎的其他并发症。
1. 胰腺组织破坏
胰腺炎导致胰腺细胞坏死,破坏胰腺结构,严重影响其消化酶和激素分泌功能。
2. 消化功能障碍
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引发腹胀、腹泻和营养不良等消化道症状。
3. 纤维化进展
长期反复炎症使胰腺组织逐渐纤维化,功能持续衰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4. 多系统并发症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胰腺假性囊肿、胰腺感染甚至糖尿病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1.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有助于促进胰腺组织再生,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和纤维化过程,显著改善胰腺功能,干细胞疗法适用于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① 促进胰腺细胞修复
② 调节免疫系统平衡
③ 减少慢性炎症反应
④ 抑制组织纤维化
⑤ 提升胰腺分泌能力
2. 免疫细胞疗法
针对慢性胰腺炎亦可使用免疫细胞疗法,通过免疫疗法可以调控慢性炎症反应, 减少纤维化驱动,优化局部免疫环境,有利于组织修复。
1. 药物治疗
应用止痛药、抗炎药及胰酶替代剂控制炎症和症状,缓解患者不适,稳定病情。
2. 营养支持
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必要营养,减轻胰腺负担,帮助身体康复。
3. 手术治疗
针对并发症如胆结石和假性囊肿,采用微创或开放手术清除病灶,防止病情恶化。
4. 生活方式调整
戒酒戒烟,合理饮食和规律作息,减少诱因,降低复发风险。
胰腺炎作为一种复杂的炎症性疾病,若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引发严重胰腺功能障碍和多系统损害。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指出,结合干细胞治疗等先进技术,有望促进组织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科学治疗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