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或C细胞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年轻女性,也可累及老年群体。多数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常因体检发现颈部肿块而就诊。甲状腺癌种类多样,常见类型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最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
甲状腺癌的发病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北美、韩国、日本等国家。东南亚地区如中国、新加坡、越南等也报告发病率逐步上升。高发趋势与影像学检查普及密切相关。
1. 局部压迫症状
随着肿瘤体积增大,可能压迫气管、食管,导致呼吸困难、吞咽不适或声音嘶哑,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2. 转移风险较高
某些类型如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具有较强的浸润性和转移性,可能通过淋巴或血液传播至肺、骨等远处器官。
3. 术后复发可能
即使经过手术切除,部分患者在术后几年内仍可能复发,尤其在术前未充分评估病灶范围时,复发风险增加。
4. 影响内分泌功能
甲状腺被切除后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若控制不佳,可能引发代谢紊乱或心血管并发症。
1. 免疫重建细胞治疗
免疫重建细胞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残留癌细胞,提高术后控制率和降低复发风险。该疗法已在多种肿瘤中展现潜力,在甲状腺癌患者中亦取得积极进展,适用于复发风险高或传统疗效不佳者。
2. 手术治疗是基础方法
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包括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辅以颈部淋巴结清扫。对于早期乳头状癌,单侧切除常已足够。
3. 放射性碘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中常应用放射性碘(I-131),用于消灭残留甲状腺组织或转移灶,特别适用于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
4. 分子靶向治疗
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靶向药物如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可延缓病情进展,常用于无法手术或对碘治疗无效者。
5. 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部分早期病例或不能手术患者可选择经皮射频消融、激光消融等微创治疗方式,操作简便,创伤小,逐渐被广泛认可。
甲状腺癌虽多为低度恶性,但不容忽视其对健康的长期影响。积极规范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强调,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