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癌是指发生于脑组织或相关结构的恶性肿瘤,可能原发于脑部,也可能是其他癌症的转移灶。它的高危人群涵盖儿童、青壮年及老年人,其中以胶质母细胞瘤等高度恶性脑肿瘤最为常见。脑癌治疗要求极高的精准度和多学科协作。若未能及时治疗,肿瘤可能压迫或破坏关键脑区,导致瘫痪、癫痫甚至生命威胁,因此尽早干预至关重要。
1. 免疫重建细胞治疗
免疫重建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体或外源免疫细胞,重建免疫系统功能、精准识别并清除脑癌细胞的先进疗法。其在不破坏正常脑组织的同时,能针对性消灭肿瘤,减少术后复发率,提升生存时间。对于术后残留或无法手术的脑癌患者,这种疗法提供了更多希望。
① 促进肿瘤识别与清除:通过激活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效率。
② 减少复发风险:可清除血液或脑脊液中潜在的癌细胞,防止复发或转移。
③ 个体化治疗路径:通过细胞制备和基因筛查,实现针对患者自身病情定制治疗策略。
④ 与传统疗法联用提升效果:结合放疗、化疗可形成协同机制,提高整体疗效。
2. 手术切除
手术是治疗脑癌的首选方式,尤其是当肿瘤位于非功能区、体积适中且边界清晰时。现代神经导航系统、术中MRI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等微创技术,使得手术更为安全,尽可能保留正常脑组织功能。部分肿瘤无法完全切除时,也可减瘤手术缓解颅压、为其他治疗手段创造条件。
3. 放射治疗
放疗常作为术后巩固或无法手术患者的首选治疗之一,分为常规外照射、伽马刀、质子刀等形式。伽马刀适用于单个小病灶,能精准聚焦肿瘤区,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质子放疗则具有更高的能量集中度,适用于儿童或需反复治疗的患者。
4. 化学治疗
化疗多用于高级别恶性脑瘤,如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TMZ)是常用口服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穿越血脑屏障的能力,能与放疗协同作用,延缓疾病进展。为了减少毒副反应,部分患者还会接受靶向递送或低剂量长程方案。
5. 靶向治疗
针对IDH突变、EGFR扩增、MGMT甲基化等特定分子特征的脑癌患者,可采用相应靶向药物进行干预。这类治疗具有选择性强、副作用小的优势,适用于那些常规治疗失败或反复复发的病例。
6. 神经内镜与立体定向技术(微创)
随着神经微创技术的发展,通过神经内镜或立体定向装置进入颅内进行活检、引流或肿瘤切除已成为现实。该类技术切口小、恢复快,特别适合深部脑区或体质较弱患者,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7. 脑脊液引流与对症支持
对于因脑瘤引发的脑积水或颅压升高,可通过脑脊液分流术进行减压,缓解症状。辅助用药如抗癫痫药、激素类药物也能在治疗中起到减轻症状、稳定病情的重要作用。
8. 联合治疗模式
当前多数脑癌治疗采用“多模式联合”方式进行,即通过手术、放化疗、免疫或靶向手段协同作用,最大程度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倡导以患者个体差异为基础,制定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获得了良好临床效果。
脑癌治疗需紧抓早期窗口期,选择合适的治疗组合。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指出,免疫重建细胞治疗等新兴方式的加入,为提升治疗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也促使脑癌治疗逐步迈向精准与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