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和持续疼痛。该病进展缓慢,若早期未能及时诊断并治疗,极易发展为关节僵硬,甚至功能永久受限。肩周炎的诊断依赖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功能评估及相关影像学手段。
1. 临床症状判断
患者多诉肩部持续性钝痛,特别是在夜间或天气变化时加剧。早期多为疼痛期,随后逐步出现关节僵硬和活动障碍,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2. 体格检查评估
通过检查肩关节的前屈、外展、外旋等动作范围,判断是否存在明显活动受限。患侧肩部常有压痛,尤其在三角肌前方、肩峰周围区域。
3. 影像学检查辅助
X光可用于排除肩关节骨性病变,MRI和超声更有助于识别肩关节囊的炎性增厚、滑囊积液、肌腱病变等软组织异常,是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4. 运动功能评分
使用Constant评分、DASH量表等标准化问卷,评估肩部功能受限程度,辅助判断病情分期,便于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
5. 诊断性注射试验
部分临床采用局部封闭注射利多卡因后评估疼痛缓解情况,若短时间内症状明显改善,有助于确认肩周炎的诊断,排除其他肩部疾病如肩峰撞击综合征等。
6. 排除其他疾病干扰
在诊断肩周炎前,需明确排除颈椎病变、肩袖撕裂、肱二头肌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结合影像和体征进行鉴别,是防止误诊漏诊的重要步骤。
7. 病史回顾和发病特点
详细询问病人是否有外伤史、糖尿病、颈椎问题等基础病史,有助于判断肩周炎的诱因及发展倾向。多数患者为中年以后起病,症状逐渐加重,符合该病慢性炎性特点。
8. 热敏反应与被动活动测试
使用温热刺激肩部,观察是否存在僵硬缓解,有助于判断是否处于粘连阶段。同时通过被动抬臂或旋转测试,观察限制范围和疼痛反应,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9. 临床分期判断
肩周炎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冻结前期(疼痛明显)、冻结期(僵硬主导)、解冻期(功能恢复)。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差异,有助于综合判断病情。
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提醒:肩周炎的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常被误认为普通劳损。一旦出现持续性肩痛或活动受限,应尽早就医,结合影像学和功能评估等手段明确诊断。干细胞等新型疗法已被证实在恢复肩部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越早介入,预后越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