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难治性疾病康复 > 器官重建 > 宫腔粘连综合征

宫腔粘连综合征诊断

宫腔粘连综合征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后,宫腔壁之间形成纤维性粘连,从而影响月经与生育功能的妇科疾病。若早期未被及时发现并治疗,可发展为严重的月经紊乱、闭经或继发性不孕。该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妇科检查与多种影像手段的综合判断,以便明确病变范围和粘连程度。

宫腔粘连综合征诊断依据

1. 病史与症状询问
诊断首先需详询病史,包括是否有人工流产、清宫术、剖宫产、宫腔感染等史。若伴随月经量减少、闭经、不孕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宫腔粘连的可能。

2. 妇科检查辅助判断
基础妇科检查可初步评估子宫体积变化、宫颈通畅度等。如有宫颈通液受阻或触痛,提示宫腔存在粘连或形态异常的可能。

3. B超检查(超声)
经阴道B超是初步影像学筛查方式,可观察宫腔内膜厚度、宫腔积液、宫腔形态改变等异常情况,为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

4.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
HSG能直观显示宫腔内轮廓是否规则,判断粘连区域的分布及程度,适用于评估输卵管是否通畅的同时发现宫腔异常。

5. 宫腔镜检查(确诊金标准)
宫腔镜为确诊宫腔粘连的金标准。通过直视下观察宫腔形态,明确粘连的位置、范围与严重程度,并可同时进行分离治疗。

6. 子宫内膜活检
针对疑似患者可进行子宫内膜取样,以排除内膜发育异常或炎症性病变,辅助粘连病因的识别与治疗方案制定。

7. 经期记录与激素评估
患者若长期经量减少或闭经,可结合血清激素水平(如FSH、LH、E2)判断内分泌功能,辅助评估内膜功能状态与粘连对月经影响的程度。

8. 三维超声或MRI增强影像
部分病例可使用三维超声或磁共振成像,获得更清晰的宫腔结构图像,便于发现小范围或复杂部位粘连,为术前评估提供精确信息。

结语

宫腔粘连综合征一旦延误诊断,将对女性的生育与生活质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提醒,月经异常与不孕人群应早期接受系统检查,尤其通过宫腔镜明确病变,结合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有望实现更好的恢复效果与生育能力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