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通常是指胰腺导管腺癌(包括其亚型),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85%。导管腺癌几种亚型的长期预后大多不良且相似,但胶样癌的预后较好,而腺鳞癌的预后比其他亚型差。
45岁以下人群中罕见,但45岁后发病率急剧升高。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男性和女性的发病高峰期分别为65-69岁和75-79岁。
胰腺癌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是疼痛、黄疸和体重减轻,是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位列美国癌症相关死因的第4位,以及消化系统癌症相关死因的第2位,仅次于结直肠癌。
胰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欧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亚洲部分国家如日本、韩国也有较多患者,而东南亚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由于医疗条件差异,晚期诊断比例较高,致死率高。
在全球范围内,胰腺癌是癌症死亡的第六大原因。胰腺癌一般多发于西方和工业化地区。报道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北美高收入地区、亚太高收入地区、西欧和中欧,发病率最低的地区是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东部和中部美国每年有超过67,000例患者诊断为外分泌胰腺癌,并且大多预计会死于该病。
1. 隐匿性强
胰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肿瘤在未被发现时已经扩散,导致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 侵袭性强
胰腺癌细胞具有高度侵袭和转移能力,常见于淋巴结、肝脏及腹膜转移,治疗难度极大。
3. 治疗难度高
胰腺癌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性差,传统治疗效果有限,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普遍不佳。
4. 生存率低
由于诊断晚,治疗不及时,胰腺癌患者整体五年生存率极低,是癌症中死亡率较高的病种之一。
免疫重建细胞治疗通过回输具备识别和攻击能力的免疫细胞,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同时改善肿瘤微环境。该疗法能协同放化疗、手术治疗,延缓复发和转移,特别适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有助于提升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是当前创新治疗路径中的重要一环。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案过程中常常面临免疫功能受损、感染风险增加及身体恢复缓慢问题,为了帮助患者更好支撑治疗过程,提升患者耐受性和生存质量,需要分阶段科学制定不同周期的免疫重建方案。
● 短期方案:内通过免疫细胞回输快速提升免疫力,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 中期方案:减少传统治疗的副作用、促进身体恢复和完成规范疗程。
● 长期方案:从免疫细胞重建、肠道免疫重建、元素免疫重建、免疫营养重建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针对早期局限性病变。随着微创技术发展,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成为趋势,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患者康复。
2. 放化疗
放疗和化疗作为辅助治疗,可控制局部病灶和延缓肿瘤进展。新型化疗药物和联合方案不断推出,改善了部分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3. 靶向治疗及其他
靶向治疗针对胰腺癌特异分子机制,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射频消融、经皮肿瘤消融等微创技术也被用于部分患者,减少肿瘤负担。
4. 微创干预治疗
部分患者可通过介入消融、经皮穿刺引流、胆道支架置入等微创手段缓解肿瘤带来的胆道梗阻、出血等问题。在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上具有积极意义,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或体质虚弱者。
胰腺癌因其隐匿性和高侵袭性带来极大治疗挑战,必须尽早诊断和综合治疗。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强调,结合免疫重建细胞治疗与现代微创技术,有望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