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恶性唾液腺肿瘤包括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两者加起来约占所有恶性唾液腺肿瘤的一半。
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射线暴露、吸烟、病毒感染(如EBV、HIV、HPV)、环境污染有关,往往表现为局部肿块或疼痛。原发肿瘤为下颌下腺或小唾液腺恶性肿瘤时,局部区域复发率较高。腮腺原发性肿瘤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为17%,但下颌下腺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为37%。
对于腺样囊性癌患者,需特别关注有无远处转移,其甚至可能发生于原发肿瘤治疗成功后20-30年,在发生远处转移瘤的患者中,80%出现在治疗后8年内。即便是已知的肿瘤转移,其进展也会遵循一个惰性病程,通常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患者1年、3年及5年的中位生存率分别为75%、47%和26.5%。
现代医学研究不断推动治疗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免疫重建细胞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
唾液腺肿瘤较少见,仅占头颈部肿瘤的6%-8%;在美国,每年有2000-2500例,腮腺癌约占25%。腮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但在亚洲部分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发病率有所增加。发达国家通过早期筛查和综合治疗,腮腺癌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东南亚部分地区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患者数量逐年增长。
1. 局部侵袭性强
腮腺癌容易侵袭周围组织,包括面神经,导致面部瘫痪及感觉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 转移风险
该癌症可能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甚至远处器官,增加治疗难度。
3. 治疗复杂性
由于腮腺附近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且复发率高,给治疗带来挑战。
4. 心理负担加重
面部外观变化和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社交障碍。
免疫重建细胞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提高对腮腺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案过程中常常面临免疫功能受损、感染风险增加及身体恢复缓慢问题,为了帮助患者更好支撑治疗过程,提升患者耐受性和生存质量,需要分阶段科学制定不同周期的免疫重建方案。
● 短期方案:内通过免疫细胞回输快速提升免疫力,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 中期方案:减少传统治疗的副作用、促进身体恢复和完成规范疗程。
● 长期方案:从免疫细胞重建、肠道免疫重建、元素免疫重建、免疫营养重建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1.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腮腺癌的主要方式,旨在完全切除肿瘤组织,保障周围神经及组织的功能。部分患者需要保留面神经,减少术后并发症。
2. 放疗与化疗
放疗常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减少局部复发风险。化疗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患者,通过药物控制肿瘤进展,但副作用需密切管理。
3. 微创治疗方法
随着技术发展,腮腺癌部分病例可采用微创技术如内窥镜辅助切除、经皮射频消融等,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适合早期或局限性肿瘤患者。
腮腺癌由于其侵袭性强和治疗复杂,给患者带来较大身体与心理负担,需积极诊断和综合治疗。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指出,免疫重建细胞治疗与传统方法的结合,是未来腮腺癌治疗的重要方向,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