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是膝盖内的软骨结构,负责缓冲和稳定膝关节,常因剧烈运动、意外扭伤或年龄退变导致损伤。青年人群如运动员、健身者多因外伤发生,而中老年人则常因退行性变性导致裂伤,属于高风险人群。
欧美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由于体育文化浓厚,半月板损伤发病率居高不下。东南亚国家如中国、泰国、新加坡近年来发病明显增多,与城市人口久坐与高龄化趋势密切相关,诊治压力持续增加。
1. 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出现持续性钝痛,是最常见的表现,尤其在上楼、下蹲或起身时加剧。早期为间歇性疼痛,随着损伤加重可发展为持续性隐痛。
2. 膝关节活动受限
膝盖伸直或弯曲时出现明显阻力,活动范围减小,尤其在晨起或长时间坐姿后更为明显。此类表现多提示半月板撕裂位置较深,影响关节功能。
3. 关节卡顿或“打软腿”
部分患者在活动时会突然感觉膝盖“卡住”或不稳,有时伴有弹响或无法完全伸直,俗称“关节打软腿”,多因撕裂半月板卡入关节间隙所致。
4. 膝盖肿胀或积液
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关节腔可能出现渗液或轻度肿胀,按压时有明显张力感。反复积液会增加关节压力,进一步损伤半月板及软骨。
5. 疼痛夜间加重
部分患者在夜间或气温下降时,膝盖疼痛更明显,影响睡眠质量。多与滑膜刺激、关节内液体循环受阻及神经敏感性增强有关。
6. 活动后症状加剧
跑步、登山或剧烈运动后,膝盖疼痛、肿胀加重,提示关节已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存在半月板裂伤或软骨磨损。
7. 异常姿势行走
为缓解不适,部分患者会习惯性偏向健侧发力行走,导致步态异常,长时间可能造成其他关节负担加重,如髋关节或脊柱病变。
8. 与天气变化相关联
有些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遇冷、遇湿时膝关节明显酸痛。多见于半月板退行性损伤患者,表现为风湿样症状。
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指出,半月板损伤的症状常在早期被忽视,一旦出现反复性膝关节疼痛、卡顿或积液,应及时就医检查。干细胞治疗等现代手段为早期介入提供了新方向,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关节功能。科学认识症状并配合治疗,是避免损伤进一步恶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