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癌是一种源自外阴部皮肤及黏膜的老年女性为主的恶性肿瘤,50岁以上高发群体最为常见。全球包括欧美、东南亚如泰国与越南均有病例,HPV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该病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困难,但若及时发现可显著改善预后。
外阴癌属于女性下生殖道鳞状细胞癌多发于老年女性,但也可见于30–40岁人群。欧美国家诊断系统完善,发病检测率较高。东南亚国家因HPV感染、卫生条件等因素,患病比例略升。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理负担不容忽视。
1. 外阴部肿块或溃疡
外阴癌常首发肿块、斑块或溃疡,边缘不规则,质地坚硬。有时表面出血、渗液,症状持续数周不退,应警惕可能为恶性病变。
2. 局部瘙痒与疼痛感
患者常抱怨持续瘙痒或灼热感,深部疼痛逐渐加剧,可能影响行走与坐立。疼痛常伴随肿块出现,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3. 异常分泌物及出血
溃疡表面破溃时可见血性分泌物,接触后易出血,甚至伴有异味,影响清洁卫生并增加细菌感染风险。
4. 淋巴结肿大
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扩散患者,表现为疼痛或可触及肿块。淋巴结转移是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5. 性生活与心理影响
病变区域疼痛、分泌异常和担忧感使患者回避性生活,出现焦虑、抑郁或自卑等心理反应。需关注心理支持与沟通。
联合生命国际医学中心专家提醒,如出现外阴部持续肿块、瘙痒、异常分泌物或腹股沟肿大,切勿忽视,应尽早就诊活检并进行影像检查。早期干预可避免局部浸润与转移,提高治愈机会。